首页 > 用气常识 > 正文

冬季用气安全特别指南

时间:2025-06-26 11:35:11 来源:Admin 阅读次数:171

冬季用气安全特别指南:从隐患排查到应急处置全流程

一、冬季用气高风险场景解析

(一)密闭环境下的双重威胁
冬季门窗紧闭导致通风不良,燃气泄漏后易积聚达到爆炸极限(天然气爆炸下限 5%),同时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(CO)难以扩散,室内 CO 浓度超 30ppm 即可能引发中毒。数据显示,冬季燃气事故中,CO 中毒占比达 62%,泄漏爆炸占比 28%,远高于其他季节。
典型场景:加装防风门的厨房、使用燃气热水器的卫生间、采用燃气取暖炉的地下室,因空气流通差,隐患加倍。

(二)设备低温运行的潜在风险
金属波纹管在 - 10℃以下可能因材质冷缩导致接口松动;橡胶软管(若仍在使用)低温下变硬开裂概率增加 3 倍;燃气表内积水在 0℃以下结冰,可能损坏内部结构导致计量异常或泄漏。
液化气瓶在低温环境中气化效率下降,部分用户违规用热水烫瓶、倒置气瓶,曾引发过减压阀冲脱、液化气喷溅燃烧事故。

二、入户前的环境安全改造

(一)通风系统升级要点
厨房必须保持 “两扇窗常开”(上悬窗或百叶窗,每小时通风量≥3 次),若安装排风扇,需选用防爆型(Ex d ⅡB T6),且排风口距燃气设施≥1.5 米;使用燃气热水器的卫生间,应加装强制排气扇(功率≥30m³/h),并确保排气管道直通室外,严禁接入公共烟道。
地下室、半地下室使用燃气时,必须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(送风量≥3 次 /h,排风量≥6 次 /h),且排风机与燃气报警器联动,一旦检测到泄漏立即启动通风。

(二)管道与设备防冻保护
户外燃气管道需包裹电伴热带(维持 5-10℃)及保温棉(厚度≥30mm),阀门井内填充干燥黄沙防冻;室内管道若穿越冷墙,需在墙体两侧加装保温套管。
液化气钢瓶严禁置于低温环境(如阳台、楼道),应存放于 10-25℃的专用房间,且与燃具保持≥1 米距离,禁止用棉被、衣物包裹气瓶 “保温”,以免影响气化安全。

三、设备使用专项检查清单

(一)燃气器具 “三查” 行动
查连接:用肥皂水涂抹波纹管接口(重点是灶具、热水器连接处),冬季接口易因热胀冷缩松动,若出现连续气泡需立即紧固(卡箍拧紧力矩 15-20N・m),发现波纹管裂纹(尤其是弯曲处)必须 48 小时内更换。
查燃烧:点燃灶具观察火焰颜色,正常应为蓝色,若出现黄色火焰或黑烟,说明燃烧不充分,需清理火盖火孔(冬季油烟凝结易堵塞),并调节风门增加进风量,避免 CO 产生。
查排放:燃气热水器排烟管需定期清理积雪(室外端),确保排烟顺畅,排烟管接口处用铝箔胶带密封(禁止用胶布),防止冷空气倒灌导致熄火或废气倒排。

(二)报警器与切断阀强化测试
冬季每周按动报警器测试键(比平时增加 2 次测试),因低温可能影响传感器活性,可用一杯热水(50℃)靠近报警器,模拟燃气泄漏时的温度变化,观察是否在 30 秒内报警;电磁阀每月手动测试开关功能(断电时能否自动关闭),并检查备用电池电量(冬季电池续航缩短,建议 3 个月更换一次)。

四、冬季特有的违规操作禁区

(一)液化气瓶使用 “五严禁”
严禁将气瓶倒置、横放(可能导致液相液化气直接进入管道,引发爆燃);严禁用热水、炉火加热气瓶(瓶内压力骤升易爆炸);严禁在密闭车库、楼道存放气瓶;严禁气瓶与取暖器同处一室(距离<1.5 米);严禁使用超期未检气瓶(瓶体结冰可能掩盖腐蚀、裂纹等隐患)。

(二)燃气取暖炉使用红线
严禁使用直排式取暖炉(无排烟管,CO 直接排室内),必须选用强排式或平衡式(排烟管直通室外);取暖炉运行时,周边 1 米内不得堆放衣物、被褥等易燃物,且每台设备需单独安装电磁阀,避免长时间连续运行(建议使用 4 小时后关闭 15 分钟通风)。

五、CO 中毒与泄漏应急处置流程

(一)CO 中毒急救 “三步法”
立即开窗通风:屏住呼吸快速打开所有门窗,禁止开关电器(防止电火花),避免穿脱毛衣(防静电)。
转移至安全区域:将中毒者移至室外上风处,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,若已昏迷,立即拨打 120 并告知 “CO 中毒”,同时联系燃气公司(如 96777)关闭气源。
禁止明火查漏:在确认现场无燃气泄漏前,严禁使用打火机、火柴等,可用肥皂水查漏,避免二次事故。

(二)燃气泄漏处置流程
若报警器报警或闻到臭鸡蛋味(燃气加臭剂气味),立即执行 “关、开、撤、报”:
关闭表前阀和器具阀门(动作轻缓,避免静电);
打开所有门窗(忌开排风扇,可能产生静电);
疏散室内人员至室外安全区域(禁止在现场打电话);
在远离泄漏点 50 米外拨打燃气抢险电话,告知地址、泄漏情况,切勿自行维修。

六、特殊场所冬季管理要点

(一)商业餐饮场所专项措施
火锅店、烧烤店等需每日营业结束后,用可燃气体检测仪(精度 0.1% LEL)对厨房地沟、橱柜下方等隐蔽处进行检测,因冬季油脂凝结易堵塞管道,建议每月对油烟管道进行蒸汽清洗(温度≥120℃),防止积油遇泄漏燃气引发火灾。
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燃气锅炉房,需设置温度监控(保持室温≥5℃),备用锅炉的燃气管道阀门需定期活动(每周开关一次),防止冻住失灵。

(二)农村地区燃煤改气安全提示
农村用户使用燃气壁挂炉取暖时,需安装独立烟道(禁止与燃煤炉共用烟道),烟道出口加装防风帽,防止倒灌;夜间睡眠时,卧室与厨房(或设备间)必须隔离,且保持门缝通风(宽度≥2cm),避免 CO 积聚。

七、冬季安全宣传与应急演练

(一)家庭必备应急物资
每户需配备 CO 检测仪(显示实时浓度,报警值设为 24ppm)、防爆手电筒(无火花材质)、湿毛巾(应急逃生用),并将燃气抢险电话(如本地燃气公司热线)贴于电表箱等醒目位置。

(二)季度演练重点场景
冬季应急演练需模拟 “夜间睡眠时燃气泄漏” 场景,练习摸黑关闭阀门、低姿逃生(CO 密度比空气小,贴近地面空气较安全),并测试报警器在夜间的响应速度(要求 30 秒内唤醒熟睡人员)。

总结:冬季燃气安全的核心在于 “防密闭、防冻堵、防疏忽”,建议每周用 10 分钟进行 “三查”(查通风、查管线、查设备),并对家庭成员(尤其是老人、儿童)开展 CO 中毒症状识别培训(头晕、恶心、乏力是早期信号)。记住:冬季室内外温差大,任何燃气设备的异常声响、异味或火焰颜色变化,都是潜在危险的警示,必须第一时间排查,切勿拖延。

相关标签: